日媒:世界半導體業割裂加深
來源:參考消息
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道 日本《讀賣新聞》10月6日發表題為《世界半導體業割裂加深》的文章,作者是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竹森俊平,文章編譯如下:
現在,主要西方國家將半導體政策視為產業政策的關鍵,半導體的地緣政治意義受到重視。美國出臺《芯片與科學法》,支持國內生產半導體。而最先進的半導體產品九成來自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,而臺積電的生產基地正位于臺灣地區。
半導體基礎技術研發和初期生產始于美國。日本緊隨其后,在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引領全球半導體生產。在文字處理機時代,對半導體的主要需求是動態隨機存儲器(DRAM)。看到日本企業占據優勢,美國政府對日本加強政治施壓,1986年簽署日美半導體協定。
另一方面,來自日本企業的壓力成為促使美國企業進步的動力。英特爾公司退出DRAM業務,轉而發展微處理器(MPU)。到了20世紀90年代,個人電腦熱潮興起,執拗于發展DRAM的日本企業被實現業務轉型的美國企業甩到后面。1993年,美國企業在半導體市場所占份額超過日本企業。
臺積電1987年成立于臺灣地區,公司創始人張忠謀當時預測,半導體用途將來會大幅擴大。根據用途不同,半導體的設計也發生變化,但各半導體企業若根據設計各自逐一設置相應生產設備,這種做法效率過低。創立根據各種設計要求專門代加工半導體的企業,則可以抓住廣泛需求,發揮大規模生產優勢。
若要半導體產品實現高性能化,須讓半導體更加精細,單個芯片容納更多的半導體。光刻技術的進步使這一點成為可能。在該領域,20世紀80年代走在最前列的是尼康和佳能等日企,但成立于1984年的阿斯麥公司(ASML)匯集了全歐洲的技術力量,導致日企逐漸處于劣勢。ASML長年推進極紫外光(EUV)技術研發,EUV設備于2018年實現實用化,用于生產最先進半導體的光刻機市場被ASML占領。
現在的半導體業界地圖,可通過比較公司市值窺探一二。
在個人電腦領域,英特爾曾在X86處理器生產方面長期處于優勢,但后來業務轉型進展不順,市值被競爭對手超威半導體公司(AMD)超過。
ASML和臺積電是光刻機和半導體生產領域的龍頭企業,兩家公司市值非常高。ASML雖處于特殊領域,但其市值幾乎與豐田汽車公司不相上下。現在市場的關注目光集中于人工智能(AI)相關半導體產品,英偉達公司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。
英偉達成立于1993年,專門生產搭載于游戲機和攝像機的圖形處理器(GPU)。GPU技術可以瞬間處理大規模圖像數據,恰好符合大量讀取數據的AI技術要求,因此迎來了發展良機。英偉達市值如此之高,意味著其資金實力超群,或將左右今后AI革命的方向。
既然美國政府有意禁止ASML對中國出口用于生產先進半導體的光刻機,那么其禁止對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產品也并非不可思議。但以智能手機為例,長期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華為技術公司除外,不存在對中國大型智能手機制造商和在中國生產大部分iPhone的美國蘋果公司的管制。全球七成智能手機是在中國生產,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需求量位居世界第一,如果美國在智能手機產業領域采取與中國脫鉤的戰略,則蘋果公司走向沒落,其智能手機從市場消失,由此帶來巨大經濟損失。智能手機是美中經濟脫鉤的制動器。
因此現在倒不如說,更不怕脫鉤的是中國。